迈斯纳效应描述的是超导体内部在超导状态下对于外部磁场的排斥现象。该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W.Meissner)和奥森菲尔德(R.Ochsenfdd)于1933年在测量超导状态下金属锡和铅样品外部磁场分布情况时发现。迈斯纳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第1类超导体来说,无论是先降温后加磁场还是先加磁场后降温,在超导状态下样品内部的磁通最后总是为零,实现完全的磁通排斥。迈斯纳效应表明超导体除了是理想导体外,还是完全抗磁体。迈斯纳效应的发现直接导致了超导体唯象理论的诞生。关于迈斯纳效应产生的原因可简单解释如下:在磁场环境中,处于超导状态下超导体表面会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正好与外部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导致超导体内部的磁场强度总合为零。因此,迈斯纳效应是在超导体表面一定厚度下出现的现象,该厚度称为磁场穿透厚度。零电阻现象和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的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基本属性,迈斯纳效应常被用来作为判别物质是否具有超导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的物理及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