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灰釉,是中国传统高温釉品种之一。它主要以CaO(氧化钙)作为主要助熔剂。CaO通常来自于草木灰、石灰石以及釉果等材料。草木灰中的CaO含量高达15%到20%,此外,草木灰还含有其他元素,如SiO2(二氧化硅)、Al2O3(氧化铝)、Fe2O3(氧化铁)、K2O(氧化钾)、MnO、P2O5等,这些成分对于釉的形成都是必需的。其中,磷元素能够在高温下促使釉产生液-液分相,从而形成乳浊感和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唐代的郏县窑釉中的花袖、宋代的钧窑釉中的天青和月白,宋代的建窑釉中的兔毫、油滴,以及吉州窑釉中的玳瑁等名贵色釉中的液-液分相都与磷的存在相关。商代以后,逐渐开始使用釉灰来代替草木灰。釉灰是石灰石与草木一同烧制后留下的产物。在制备釉料时,采用某些助熔剂含量较高的瓷石(如景德镇的釉果),并与适量的釉灰混合即可制备成釉。石灰釉的特点包括高温下的黏度较低,易于流动,釉层不能太厚,透明性强,釉面光泽好,釉面硬度大等特点。它的成熟温度通常在摄氏1200到1250度之间。石灰釉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还有助于多种颜色的发色。特别是在制备青花、铜红、铁青、铬绿等多种色釉时,只有使用石灰釉才能得到较理想的颜色效果。石灰釉在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为陶瓷作品提供了多种色彩选择。
无机非金属材料 -> 传统陶瓷